顶级的觉受能否接触到法界
法
究竟空性
本来面目
界
1
法界与断见容易被混淆
法界,即最究竟的空性,万法的本来面目。
断见,即通过逻辑来观察任何物体,最后分解成虚无的时候,认为:物体先存在,后来变空了。这种从有变成无的观点,就叫作断见。
断见有很多层次。最粗大、最严重的断见,就是关于生命轮回的断见。认为人死了以后,一切都结束了,没有来世,没有轮回。平时我们所讲的断见,就是这种断见。
而比较细微的断见,则是平时我们讲的单空。从感官的角度来讲,它不是断见,而是一种空性。因为感官无法进入真正的空性境界,它所获得的结论,都是存在的、实在的。但从最高层的空性角度来讲,这就是一种断见。桌子先是存在的,在推理以后,变成不存在,这就是典型的断见。这与否认轮回存在的断见如出一辙。
但这种断见还是可以帮我们在证悟终极空性之前,推翻我们内心如山的我执、实执与永恒的执著,所以还是有用的。
然而,在推翻执著之后,如果不懂得放弃,死执不放,这种见解就成了断见。
见解的层次不一样,所站的角度不一样,视野的开阔度不一样,得出的空性结论也会不一样。在唯识宗看来,小乘的胜义谛根本不是胜义谛,而是世俗谛;而在中观宗看来,唯识宗的胜义谛也不是胜义谛,而成了世俗谛;中观也有不同层次,一层高过一层。最后从密法的角度来看,中观的单空不是胜义谛,而是世俗谛,也叫作断见。
《法界赞》里讲得很清楚,法界是空性和如来藏光明的组合体,是心的本性光明,它与断见有着天壤之别。对希求证悟的人来说,分清法界与断见特别重要。
觉受与证悟容易被混淆
前面讲的,是观点或见解的区别;此处讲的,是实修上的区别。
觉受和证悟,有一些相似的地方。修空性的时候,会对空性有一点点认识和体会。这不是逻辑的推理,也不是知识,而是一种亲身的感受。很多人在稍稍有一点修行感受的时候,会认为自己证悟了,其实不一定。从严格意义上来讲,在五道十地中,只有一地到十地,才是证悟的阶段;一地以下的所有境界,都不是证悟,而叫作觉受。
觉受和证悟有什么样的区别呢?证悟相当于从地球上直接用肉眼看月亮,相对来说,很清晰、很明确。觉受不像直接看月亮,而是看月亮的图片或水中的月影一样,相对来说,比较模糊不清。所有初步的证悟,包括大圆满的证悟,都是这种觉受而不是真实的证悟。
但证悟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。广义的证悟,包括通过逻辑推理,最后得出的对空性的认识和修心时的觉受。但狭义上的真正证悟,则不包括这种觉受。
觉受也有很多种层次,但最顶级的觉受,都没有真正接触到法界。觉受的本质是第六意识,证悟的本质却是智慧。我们的意识永远都无法直接地感受到空性,所以觉受并不是证悟。但随着修行的进步,觉受会慢慢变成证悟。当我们的意识转化为智慧以后,智慧就能直接地洞见空性。觉受不是智慧,所以不能解决我们的烦恼根源,即使能解决,也只是暂时的控制而已。
但能有觉受已经很不错了,我们目前要追求的,就是这个觉受。在菩萨一地的时候,自然就超越了觉受。但我们目前连最初步的觉受都没有得到,所以必须用功。
作为修行人,我们应当分清谨言慎行的大德与诈现威仪者的区别。
大德或修行人的所作所为,都是按照佛陀的要求、佛法的戒律在行持。没有修证的狡诈者虽然没有戒定慧,却常常装出一副具足戒定慧的样子,让没有辨别能力的人很难区分。
所以,密法要求长时间观察准备拜为上师的人,因为短期之内的观察根本无法辨断慈悲心的真伪。有些人非常会装模作样,很容易骗过大家的耳目,所以要睁大双眼,仔细观察。
但如果我们不需要依止对方为师,没有准备从对方那里接受灌顶或窍诀,就没有义务去判断、去评论。如果准备依止,就必须严格观察,这是在佛经里三令五申反复强调过的。
-THE END-